独立开发的竞争策略 互联网下半场,还有什么机会值得一做

互联网已经到下半场了,AI能给平静的下半场带来一点新变化,但大趋势不会变了。人的基本需求,娱乐需求,已经满足的差不多了。这一波的AI主要提高了一点生产效率(这点现在还是有不小争议),但对消费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。

so,在这样的情况下,新的机会是什么?

做独立开发都知道,说起来什么利基市场,什么垂直领域,结果做起来还是三件套,跟风抄一个,以求喝口汤,宝贵的精力都被浪费了。往大了说,中国有工程师红利,三千万开发者,结果搞来搞去卷出一千备忘录两千个记账App,这种红利顶个球用啊。

好多人空有精力,完全没思路, 跑xhs上问 ,宝子们你们有啥需求啊我来做一个。高赞回答是

做一个打开就能领钱的App吧

笑死。找一个具体的需求有这么难吗?

说到“具体”,忽然我就懂了。互联网大厂走到今天,他们的主力产品都是非常抽象的。
地图能干什么?能导航,还能打车找美食订酒店看房价,总之你出行的一切全包括。

淘宝能干啥?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…从slogan就能看出来有多抽象了。

那抽象的对立面是什么呢,具体。具体到不能再具体了,就垂直了。

为了解决垃圾短信问题,开发了熊猫吃短信。
为了解决把文档照片转换成文字的问题,开发了白描。

都是非常非常具体的一个问题,只要你能解决问题,就会有人付费。

之前我花了几天做的小工具,解决一个问题:从微信给obsidian发笔记。开发的成本比审核的成本还低,主要精力都是在办资质,审核 这些事情上了。我就发现,付费率是很高的。
本来我是设置了一个免费使用的额度,每天可以免费发n条,超了之后才需要付费;但是我发现真正付费的人,很多都是并没有超过就付费了。他觉得我的工具解决了他的问题 。而且大家反馈问题也很积极,而且也是非常具体的,就形成了很好的良性互动循环。

后来做的一个大活,一个“看漫画的app”,这个就比较抽象了。你要解决下载导入的链路,解决流畅阅读问题,解决各种格式的兼容问题,解决内容的适配…这个里面有无数环节,环环相扣,缺一环都会导致整体流程崩溃或者体验不爽,被一票否决。这就不是一个足够具体的产品,单靠我一个人是极难完成的,哪怕我现在有一个草台班子,做了一年多也才将将跑通。一般的独立开发是很难在没见到任何回报,竞品也非常强的情况下这么去投入的。

真的球球各位不要再折腾三件套了…